上海烨映微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标签
小而美 国产替代 科学家创业
01 受访人信息
徐德辉,烨映微电子创始人,曾任职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全国集成电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专注cmos-mems技术研究17年以上,并在该领域发表论文86篇(sci46篇),曾主持参加863、973等科研项目。
02 创业者说
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从闷头科研中走出来,你会发现外面的世界气象万千。
从96、28纳米到高精尖的5纳米等先进制程
从光刻机到光刻胶等卡脖子的半导体设备和材料
在追求国产替代和打破国外垄断的聚光灯下
中国芯片舞台上演了太多了英雄故事
在庞大芯片产业图谱中
在少有人关注的细分赛道角落里
依然有人默默耕耘、负重前行
他们的故事依然值得瞩目
上海烨映微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烨映微电子”)——从零起步,成长为热电堆红外传感器领域当之无愧的第一,始终致力于做热电红外领域的“中国芯”。热电堆红外传感器产品是红外测温及检测领域的关键核心传感器,也是mems结构的代表产品。和5纳米等先进制程不同,mems等特色工艺由于市场小、投入高,市场关注度并不高,但产业实现难度不比先进制程低。
最年轻副研究员在民房里创业
2016年之前,徐德辉有个令人羡慕的光环——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最年轻的副研究员,2006年大学毕业后来到微系统所攻读博士,毕业后顺利留院任职。2016年以后,他是一个创业界“新兵”,窝在一间简陋的民房里开始探索成果转化,成立烨映微电子。
这不是徐德辉心血来潮。他专注的mems智能热电红外传感器领域,在科研层面已经领先世界先进水平,即使是国外同行也经常来探讨和请教。但在产业界,国内红外传感器芯片却受制于人。小小一颗测温传感器,不但进口价格极高,而且国外厂商还实行配额制,优先供应欧美国家,无论是价格还是产能,国内都处于“卡脖子”的状态。
为了扭转这一局面,徐德辉决定放下“铁饭碗”,主动走出舒适圈,开始自主创业。
“虽然当时连bp(商业计划书)是什么都不知道,所领导和家人都不理解,但我还是坚持创业。如果我不出来,把研究成果转化成产品,那论文锁在柜子里就太可惜了。我觉得自己有技术、市场有需求,创业完全是风险可控的。”
虽然微系统所保留了与徐德辉的人事关系,但他心知肚明,这只是给自己家人的一个安慰。如果持续3年没有项目和课题,科研的饭碗终究捡不起来。
这一次,开弓真的没有回头箭。
为了创业,徐德辉甚至抵押了个人房产。但创业之路,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顺利。2016年,烨映尝试了好几个产品方向,但都以失败告终。
“做产品和发论文差别很大,不是只看技术指标就可以的。我们过于追求单一指标的先进性,都用最先进的技术去做产品,但顾客都不是很认可。”
经过深刻反思,徐德辉创始团队意识到,他们追求技术先进无可厚非,但却忽视了产品的兼容性和成本,以及下游客户的真实需求。归根结底,是需要把根深蒂固的科学思维转变为工程思维,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产业需求为根本。
经过深思熟虑,烨映选择医疗应用场景作为切入点,认真打磨产品。随着公司产品的不断完善,公司产品已经进入鱼跃、乐普等国内医疗器械龙头企业供应链,国外企业也在论证阶段。
在红外体温计赛道,烨映市场占有率国内排名第一,在全球可以排进前五,并且国产替代率从零增加到70%左右。
“回头来看,这个赛道选的太好了!”
尤其是2020年疫情阶段,红外传感器作为额温枪的核心零部件,产能处于极度缺乏的紧急状态,烨映的产线也被临时接管,为疫情防控作出了巨大贡献。不但满足了额温枪的供应需求,仅2020年,公司就纳税1亿多元,创造了公司历史的高光时刻。
单点全集成红外传感器
专注小而美
走别人没走过的路
过去,可提供mems红外热电堆传感器的公司主要为跨国公司,中国大陆由于在mems 红外热电堆传感器领域发展较晚,缺乏配套的供应链,主要依赖进口。
传统的芯片设计产业,设计与工艺分开是行业惯例,一般企业只做设计不做生产。而且mems结构与ic结构差别很大,mems行业过于细分,因为市场小、制程成熟、产品利润低,少有芯片代工厂愿意匀出宝贵的产能给订单较少的mems企业。
虽然mems特色工艺“小而美”,但研发难度不比先进制程低。不但要做3d结构,还有关注微加工结构,其特有的悬浮薄膜仅1-2微米,薄如蝉翼,工艺难度非常大。并且还要做到成本可控、良率可控。徐德辉开玩笑说,芯片生产有三个阶段,分别是“能动、能用、能产”,每一个阶段都对应着不同的研发和工程难度,每一个阶段都需要巨大的时间和资金投入来打磨产品。
为了保证自主可控和控制成本,烨映只能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自建产线、自研mems核心工艺是烨映的唯一选择。烨映创造性地将cmos工艺应用于mems红外热电堆产品的生产上,通过解决热绝缘结构精细化制作及cmos-mems兼容的红外敏感结构设计的技术难题,为mems红外热电堆产品提供更佳性能。同时,cmos工厂的大规模生产体系,可大幅提升产品生产效率,并同时降低产品成本。
2017年,烨映的全国第一条供应链体系顺利投产,如今已经出货1亿多颗,全部都是基于自建的供应链体系。烨映不仅成为了国内第一家掌握智能热电堆红外传感器核心芯片技术的企业,也成为国内第一家建立起产品生产制造配套供应链的企业,其智能热电堆红外传感器产品成功打破了国外产品的垄断。
不但成本大幅降低,烨映的高精度红外传感器测温精度已经可实现0.05度测温精度(医用测温精度通常仅需±0.2度),其采用自主专利及开发工艺,产品环境温度检测精度比国外同类产品提高15倍以上(从原来的3%或5%提升到0.2%)。
8x8阵列红外传感器
此外,烨映的高精度红外传感器产品采用更高效的红外传感结构设计,光-热-电物理转换效率比国外同类产品提高一个数量级,红外响应率和探测率指标都比国外同类产品高一个数量级。同时,烨映的高精度产品是独家定义研发的产品,在封装上也进行了相应技术改进,满足客户更好的制造需求。
打造第二增长极
追求卓越的道路没有尽头。
近年来,烨映将单点红外传感器发展成阵列图像红外传感器,可实现33*33、160*120这些分辨率红外图像的采集和处理。此外,通过将可见光和阵列红外传感器的红外图像进行融合,烨映也实现了双光红外图像融合,为红外传感提供更多层次的信息。
目前,阵列红外传感器产品已经经过验证,计划今年发布国内第一款阵列式红外智能传感器新产品,并实现量产。
在万物互联时代,智能传感器技术的发展非常重要,例如吸油烟机实现“烟感风随”、燃气灶实现“烟灶联动”、空调实现“风随人动”等,都需要传感器技术的支撑。
烨映的红外智能传感技术,可同时检测动态和静态人体信号,实现完整的红外人机交互,可广泛应用与物联网、智能家居等行业作为全新的人机交互接口。目前,家电领域的测温传感器以接触式测温传感器为主。与接触式测温传感器相比,烨映的红外热电堆传感器为非接触测温传感器,具有非接触、响应快、远距离测温等特点,在传统家电智能化趋势下大有可为。
随着红外传感器这一领域在国内市场逐步达到天花板,烨映也在构建第二增长极,为公司增长打开新的市场空间。
通过自建cmos-mems生产线,烨映掌握了热电堆mems特色工艺及晶圆级先进封装能力,依托cmos-mems工艺平台,还开发了slc硅电容产品。相较于传统的陶瓷电容器,硅电容性能大幅提高,是下一代光芯片的核心和理想零部件。
烨映始终保持高度的市场敏感度,关注通信光引擎赛道,紧跟中兴、华为等厂商步伐,融入大厂供应链,聚焦新兴前沿。目前,烨映在硅电容这一新赛道上每年保持翻倍增长,出货已达到百万级别,且成功研发出多款产品。
“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发展大潮是历史必然,要想不被时代抛弃,必须融入产业发展浪潮。”
在数据生产环节,烨映布局传感器领域,已取得细分赛道的制高点。在ai领域瓶颈——大数据的高频高速传输环节,烨映积极布局的硅电容赛道,有望成为公司引领ai时代的第二增长极。
经历过市场的波澜起伏,如今,徐德辉已经褪去创业时的少年青涩,变得从容笃定,完成了从科学家向企业家的身份转变,但他对科技前沿追求的热忱不变,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和产业需求的初心不移。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闷头科研中走出来,才发现,外面的世界气象万千。”
- 关键词:烨映微电子 徐德辉
- 浏览量:9991
- 来 源:创 在上海
- 编辑:清风
- 声明:凡本网注明" 来源:仪商网"的所有作品,凯发国际娱乐平台的版权均属于仪商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经本网授权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商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归原凯发国际娱乐平台的版权所有人所有。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有作品的内容、凯发国际娱乐平台的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如有作品内容、凯发国际娱乐平台的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凯发国际娱乐平台。相关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事宜,请联系本网。
qq:2268148259、3050252122。
-
烨映微电子创始人徐德辉:专注“小而美”,实现国产芯片“英雄突围”精英人物|2024-04-08
-
访谈清华大学高滨教授:大模型时代的存算一体芯片精英人物|2024-08-07
-
求是缘访谈录|常州同惠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浩华精英人物|2024-05-16
-
四联测控技能大师青增泰:匠心打通生产“堵点” 为自动化仪表制造插上“金翅膀”精英人物|2024-04-17
-
烨映微电子创始人徐德辉:专注“小而美”,实现国产芯片“英雄突围”精英人物|2024-04-08
-
东方中科董事长王戈:科技引领、战略赋能 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精英人物|2024-03-21
-
“仪”路追光凌云志,科研逐梦正当时精英人物|2024-03-17
-
全国人大代表、高德红外董事长黄立:加快抢占未来产业新赛道精英人物|2024-02-27
-
麦乐克董事长吕晶:国产传感器如何走出高端之路?精英人物|2024-02-24
-
欧阳劲松:加快发展智能检测装备产业是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精英人物|2024-01-22
-
孙胜利院士:练就红外“火眼金睛”,科技前沿“看得更远”精英人物|2024-01-22